top of page

AI續寫貝多芬遺作《第十號交響曲》全球首演


長期以來,創造力被認為只能從人腦中產生的東西;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,無論喜歡與否,情況可能已經出現變化。


AI 演算法不著痕跡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,無論是開車、工作還是選擇娛樂,無論是否意識到,我們都一定程度的依賴人工智能

近日有 AI 完成了不少樂迷心中的遺憾,它模仿貝多芬的風格續寫、創作了《第十號交響曲》,日前進行了全球首演,這或許是歷史以來最接近貝多芬本人創作的《第十號交響曲》。

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於 1827 年去世時,他留下了他的最後一部交響曲,這將是他的第 10 部不完整的交響曲。這部作品只有少數手寫草圖倖存下來。有些只是簡短的、不完整的片段。



為了紀念他誕辰 250 週年,這部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創作的作品將於 2021 年 10 月 9 日作為貝多芬音樂節的一部分首映——由於大流行而有些遲到。

多年來有不少人曾嘗試模仿創作,但成果不堪理想,甚至被音樂界學家批評。時至 2019 年,致力推廣音樂科技的奧地利組織卡拉揚研究所(Karajan Institute)找到多位音樂家、AI 專家,打算利用 AI 模仿貝多芬的風格以完成《第十號交響曲》。在AI 開始作曲前,音樂專家團隊用大量時間整理貝多芬留下來的《第十號交響曲》筆記,大致拼湊貝多芬對《第十號交響曲》的想法,並設法將現存小節按樂章簡單分類; AI 專家亦從各種遺留作品與草稿,學習貝多芬的創作脈絡,當作讓 AI 認識、學習貝多芬的教材。

經歷多次的試驗及測試,結果顯示當初的半成品除了熟稔貝多芬流傳的《第十號交響曲》旋律專家,無人能分辨兩者差別。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,卡拉揚研究所各專家持續協助 AI 一個一個音符將《第十號交響曲》完成。今年 10 月 9 日,這位「AI 學生」代替貝多芬拿起指揮棒,在他的出生地,也就是的德國波昂市(Bonn)舉辦《第十號交響曲》全球首演。卡拉揚研究所負責人羅德預料,這首《第十號交響曲》難以得到所有人的掌聲。他認為那些主張不該讓 AI 創作藝術、AI 無法複製人類發揮創意過程的人,應該都會跳出來抨擊 AI 作品。

當AI越來越像人類,我們都要努力活得不要像機器一樣~


音樂欣賞:




MPS 編輯部

 

ESTA研究生證書課程(中文版)

ESTA碩士課程,100%的在線授課,設有普通話翻譯,12月開學

立即致電可獲30分鐘我們免費顧問服務,幫你安排最好的課程選擇。 T: +852 3163 7637

 

ESTA研究生證書課程

在港修讀英國ESTA碩士課程

立即致電可獲30分鐘我們免費顧問服務,幫你安排最好的課程選擇。 T: +852 3163 7637

 

1對1國際級音樂大師網上課程

英國頂尖音樂大師,幫你提升演奏技巧!

立即致電可獲30分鐘我們免費顧問服務,幫你安排最好的課程選擇。 T: +852 3163 7637

bottom of page